创客教育的下一站在哪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6-05-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上,来自上海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的专家学者就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建设的主题展开探讨。同时,以冠生园为代表的企业界与院校通力合作,首届“冠生园杯”全国财经类高校创新创业大赛的启动,推进了产学研一体化制度的有效建设。

    大学作为创新创业人才输出的载体,如何进行创业学院建设?怎样培养具有创新创意创业能力的“三创”人才,成为双创教育的热门话题。

    平台——

    大学是个实验室

    创新创业教育风起云涌,各种政策与服务在风云际会中各显高下。高校作为双创细胞最活跃的载体,正在着力进行创业学院的构建。虽然国家宏观上制定了许多相关创业学院的机制,但未必适用于每所学校。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刘志阳表示:“大学就是一个‘实验室’,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尽可能回避弯路。”那么,哪些好的体制机制建设能有效服务创业学院?

    浙江财经大学校长钟晓敏提出建立长效扶持机制,对于风险投资基金和校友创新创业种子基金投资的创业项目进行跟踪辅导,并及时主动解决其发展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西南财经大学则加强八门通识核心课程的建设,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施经济型、学术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此外,还通过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推动数学、英语分层分类教学。

    “我校自虚拟学院成立前就已围绕创新创业建立了相关制度,转正成为有具体独立职能的创新创业院校后,专门印发了加强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和学生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文件。为了贯彻国务院规定,我校针对实施意见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上海金融学院创业处处长应小陆谈道。

    多元系统的体制机制下,部门协调并非易事,原有的体制机制已然维持不了现今发展的需要,创新是唯一出路,而教育将是创新行之有效的助推工具。

    衔接——

    通识教育渗透理想主义

    “学校的各类课程,包括通识课、专业课,都要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与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共同构成完整的有机课程体系。”教育部这一要求对我们高校意味着什么?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体教师参与,贯彻人才培养全过程,“三全”成为教育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目标。“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强调高等教育要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那么,通识教育该如何衔接创新创业教育,值得高校深思。

    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生郭广昌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借钱创办了上海广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了漫长创业路。他率领团队先后从事过市场调查,食品、电子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广信公司由市场调查转为主攻房地产销售和生物医药领域并获得成功。“广信模式”曾被纽约时报比作“迷你版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郭广昌的成功得益于在复旦大学所受到的通识教育

    复旦大学教务处长徐雷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达成的目标,无非是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理念都具有很强的贯通性,强调思维的训练,人格的养成,以及实训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科学精神塑造与能力培养,两者十分契合。通识教育理念渗透了理想主义灵魂,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重要路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远比创业重要,创新成果彰显个人能力,这就涉及到个人能力如何形成的问题。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马骁认为:“个人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输入的信息仅有专业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坚守通识教育理念,进行人格塑造和情操培养。”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就成立了通识教育学院,2013年又牵头成立了川渝地区高校通识教育联盟,实现学生互换,教师互派,以及优质讲座的同城共享。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问的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的创新人才,是因为教师不够专业,还是学生不够勤勉?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教?教什么?成为在建或是已建成的创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瓶颈。广东财经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中重点指出,创新创业课程不仅包含专业课程,综合应用课程,还要深度引入通识教育。这对怎样结合专业进行创业课程构建,是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思变——

    热闹中不迷失人才培养方向

    “反复修改的创业计划书,还是不能得到投资人的青睐”“不知道参加的是什么比赛”等各种沮丧的话语是许多大学生创客参赛后的反馈。各种创业大赛看似带来颇多机会,但大学生创客还是屡屡受挫。所谓的计划书在比赛过程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在这种热闹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到底能得到怎样的成长和收获?为了实现学生的创业梦,学校应该如何加强对创业人才的培养?

    “企业导师的遴选是个难题,导师名气小了,学生觉得分量轻;导师名气太大,却无暇顾及创业指导。什么样的人才能恰到好处地参与到创业指导这一环节呢?”中央财经商学院党总支书记葛建新说,“要从专业特色出发,向学生推荐那些能基于真实问题对学生进行训练的人做导师,非企业家也行。”

    一些大学生创客忙于创业忽视了专业学习,导致知识含量不够,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缺乏,创业只能“地摊化”。重庆工商大学创业学院院长饶光明指出,专业是成就创业梦想的第一基础,要依托专业来创业。所以,院校还是要以专业课程为重,为学生打好专业基础。其次,在创业孵化方面,学校要为学生搭建更多的仿真创业平台,实现虚拟和现实相结合,让学生真切体会创业过程。校企合作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将会输出更多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而甄别合作企业,树立合作理念,务必成为学校严把质量关首先考虑的问题。

    创业基础课是创业院校不断推进的课程,一直在完善修正,仍是问题连连。问题到底出现在哪?成为创业学院发展的困惑。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双创人才的重要方式,“教学”还是重在教,有些教师有超强的就业经验,但不能与创业经验混为一谈。

    教师大多是学院派,有些与时代接轨性强的事物还落在学生后头,何谈创业指导。如何快速弥补教师创业经验的不足?天津财经大学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张立艳说:“师资培训是件大事,需要一系列的技术思维进行规范。去年,我们对天津市14所高校的师资做过培训,效果显著。”江苏财经大学利用暑期组织KAB创业师资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数十位老师均获得了KAB的讲师资质,并选择一批有潜力的年轻骨干作为重点持续培养对象,意在打造一支中青年创新创业教师双师型队伍,通过与社会导师紧密合作,提高院校创新创业水平。

    “我们根据知识、能力和思维这三个纬度的素质要求,对现有课程进行了梳理,梳理出与双创教育有对应关系的28门课程,创业需要了解的会计知识、银行知识等在课程中都有涵盖。我们会重点打磨这些课程,以服务双创人才培养为主干,推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上海财大副校长刘兰娟说。